今天小编来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萨尔浒之战明朝最高指挥官萨尔浒之战,如若是明中的王阳明亲自统帅,有获胜可能吗 方面的知识吧,希望大家会喜欢哦
1、是用人方面。明朝任命的主帅杨镐实则是个军事庸才,此战之前就有兵败的恶迹。可是朝廷还让他做了辽东巡抚,对努尔哈赤不屑一顾,作战策略方面,竟然兵分四路,孤军深入,还泄露了战前机密,最终各路军队被伏击溃败。
2、真正做到了以少胜多,堪称经典中的经典。这场战役,明朝有27万人,却号称47万。后金努尔哈赤有六万人,却号称十万。从双方人数可以知道,努尔哈赤肯定处于劣势。而明朝的统帅也以此为荣。
3、在萨尔浒之战当中,明朝的统帅是以杨镐为首,杨镐作为总指挥,他亲自到沈阳坐镇指挥战争,他制定了兵分五路的作战计划,让自己的部下分别率兵迎敌。
4、在萨尔浒之战中,如果是派遣原重患为主将后经还是可以取得胜利。
无悔华夏渔樵问答14答案分享渔樵问答4月14日:1619年4月14日,萨尔浒之战爆发。
无悔华夏渔樵问答21答案详解无悔华夏渔樵问答4月21日:司马迁有言:不韦迁蜀,世传《吕览》。
无悔华夏渔樵问答26答案分享四月二十六日考题:三百一十八年年四月二十六日,据传司马睿此日登基,建立东晋。
1、萨尔浒之战,是明清战争史的重要转折,明朝精兵良将尽出,却在5天之内损失5万余人,折损将领300余员,元气大伤,再也不敢主动进攻满清。说说东路军指挥官刘綎在萨尔浒之战中的表现。
2、刘綎(1558年-1619年4月18日),字省吾,南昌人,明朝杰出的抗倭将领、军事家。大将军都督刘显之子,万历年间武状元,有“晚明第一猛将”之称。刘綎先抗缅甸,后升任副总兵,因纵容兵甲导致兵变被剥职。
3、刘綎(1558年-1619年4月18日),字省吾,南昌人,明朝杰出的抗倭将领、军事家。大将军都督刘显之子,万历年间武状元,有“晚明第一猛将”之称。刘綎先抗缅甸,后升任副总兵,因纵容兵甲导致兵变被剥职。
4、万历四十七年,在与后金的萨尔浒之战中,辽东经略杨镐指挥的四十七万万大军惨遭失败,后经过廷议,他临危受命,取代杨镐,任辽东经略。他,就是熊廷弼,一代英武善战之才。熊廷弼此时接任辽东经略,着实是危险之举。
5、后来李如柏也因此事自杀。这场战役从开始到结束,只用了四五天的时间,努尔哈赤就让杨镐军队损失了一大半,文武将领死了三百多人。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萨尔浒之战。萨尔浒之战后,明朝元气大伤,对后金只能取守势。
也就在萨尔浒之战后,铁岭,开元等地相继失守。杨镐被弹劾,关进天牢,崇祯二年(1628年)伏法。作为指挥官,更作为这场战役中“人的因素”他就是这场战役失败的罪魁祸首。
明朝的军事制度适合小规模的作战。明朝的是一条结构化的边防线,在应对战争的时候已经形成了固有的模式,这种模式不适合萨尔浒之战大兵团作战。征调的各个兵团无法形成统一的指挥,就是一盘散沙。
杜松这次为了得到头功,不顾大军从抚顺出发时正下着大雪,天气恶劣,却只管行军,搞得军队人困马乏。他先攻占了萨尔浒山口,接着分兵两路,把一半兵力留在萨尔浒扎营,自己带了另一部精兵攻打后金地界藩城。
明朝的杨镐便采取了以赫图阿拉为目标、四路会攻的作战方针,出动总兵马林、总兵杜松、总兵李如柏和总兵刘綎等领兵数万向后金进攻。
萨尔浒之战简介:明万历四十七年(后金天命四年,1619年)二三月间,在明与后金的战争中,努尔哈赤在萨尔浒(今辽宁抚顺东)及附近地区大败明军4路进攻的重要反击战,是明与后金辽东战争中的战略决战。
萨尔浒之战,后金取得决定性的胜利,开始掌握战争主动权,而明朝逐渐失辽东的领土。萨尔浒之战可谓是明朝的一大耻辱,此战之后,明朝丧失辽东地区的主动权。
萨尔浒之战简介后金和明朝共进行了两次大的决战,一次萨尔浒之战,一次松锦大战。1619年,对明朝来说,是万历四十七年;对后金来讲,是天命四年。
②萨尔浒之战戮穿了明朝这只纸老虎,从此努尔哈赤把战略重点转向辽东,矛头直指明王朝。
那萨尔浒之战为什么会输?用人不当负责这场战役总指挥杨镐,文臣出身,是个没有多少临战经验的将领。而且杨镐的履历上,有着一个明显的污点——他曾经负责援助朝鲜国抵挡日本倭寇,在蔚山大败。
本文到这结束,希望上面文章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