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曹丕最先称帝。
220年,曹丕篡汉称帝,定都洛阳,国号“魏”,史称曹魏,三国历史正式开始(此前为东汉末年)。
次年刘备称帝,定都成都,史称蜀汉。222年刘备在夷陵之战失败,孙权获得荆州大部。223年刘备去世,诸葛亮辅佐刘备之子刘禅与孙权重新联盟。
229年孙权称帝,定都建邺,国号“吴”,史称东吴,至此三国正式成立。
篡汉为帝
延康元年(220年)正月,曹操逝世于洛阳,曹丕从邺城至洛阳继位丞相、魏王,改建安二十五年为延康元年。
初登高位手掌大权的曹丕,面对突而其来的权力交接,心理上不免有些激动和志满意得。面对从乃父手中接管下来的国家,深感完成乃父复兴国力和实现统一之遗志,将是他人生今后任重而道远的责任。
汉家天下的政治局面,早在董卓之乱后就已开始紊乱。曹操迁汉献帝至许昌后,“挟天子以令诸侯”政令皆出于曹氏。在皇权的拥有上来说,汉献帝已经成为一个傀儡。曹操虽然戎马战争四方,但以臣子的身份征周旋在各个割据势力之中。
延康元年(220年)十一月,魏王曹丕下诏收敛、祭奠阵亡将士。十二月十日,汉献帝正式禅让帝位,曹丕三次上书辞让。
辛未,曹丕登受禅台称帝,改元黄初,改雒阳为洛阳,大赦天下。黄初元年(220年)十一月,以河内郡山阳邑(今山东菏泽巨野县)万户奉汉帝为山阳公。
扩展资料:
1、曹魏开国
建安十八年(213年)曹操被汉献帝封为魏公,魏国始建。
曹操晚年,曹丕运用各种计谋,在司马懿、吴质等大臣帮助下,在继承权的争夺中战胜了弟弟曹植,被立为世子。
待曹操去世,曹丕继位为魏王,接受陈群的建议,设立九品中正制,又相继平定了酒泉、张掖、武威三种胡的叛乱,收回上庸三郡。见时机成熟,曹丕于延康元年十月乙卯(220年12月10日)代汉称帝,改元黄初并定都洛阳。
曹丕登基后坚持大权独揽,设立中书省,其官员改由士人充任,原由尚书郎担任的诏令文书起草之责转由中书省官员担任,机要之权渐移于中书省。
同时,限制宦官、外戚权力,颁令“其宦人为官者不得过诸署令”、“群臣不得奏事太后,后族之家不得当辅政之任,又不得横受茅土之爵”,保证了魏始终没有因为宦官、外戚干政造成政治危机。削夺藩王权力。
曹魏藩王的封地时常变更,没有治权和兵权,举动受到严格监视,形同囹圄。这个政策虽然吸取了汉朝诸侯国作乱的教训,却留下隐患,导致宗亲势单力薄,日后无力阻止外臣夺权。
在经济上,曹丕继续发展屯田制,施行谷帛易市,稳定社会秩序,除禁令,轻关税,禁止私仇,广议轻刑,与民休养,使北方地区重现安定繁荣局面。并提倡节俭、薄葬,下诏禁止厚葬、淫祀。
在文化上,曹丕重视文教。黄初二年(221年),下令人口十万以上的郡国每年察举孝廉一人,如有特别优秀的人才,可以不受户口限制。
黄初五年(224年),封孔子后人孔羡为宗圣侯,重修孔庙,在各地大兴儒学,立太学,置五经课试之法,设立春秋谷梁博士。在短期内使封建正统文化复兴。
在军事上,曹丕于黄初二年(221年)派遣军队在河西一带大破羌胡联军,曹魏的势力得以进入河西之地,接着又遣使复通西域,恢复了中原王朝对西域的控制权。
同年,孙权向曹魏称臣,被魏文帝封为吴王,吴国成为曹魏的藩属,但是不久复叛。此外,曹魏多次击败鲜卑,巩固了北疆。然而,曹丕曾三次大举进兵东吴,皆无功而返。
综合来看,曹丕在位七年时间里,北方生产得以恢复,到了黄初末,曹魏国库充实,累积巨万,基本解决战争造成的通货膨胀问题,版图得以扩大,曹魏实力进一步增强。
2、三足鼎立
208年,曹操统一北方后,乘刘表病死之
机率大军南下,其子刘琮向曹操投降,刘备离开新野,南下江陵,途中被曹军追上击败,逃至夏口。此时鲁肃到备处探听情况,刘备也派诸葛亮出使江东,双方结盟,共抗曹军。
孙、刘联军以少胜多,大败曹军于赤壁,曹军退回北方后,平定马超、韩遂西北联军,统一北方。促使形成三国鼎立局面。孙权、刘备双方也开始各自争夺荆州。
刘备成功逼降荆南四郡;而孙权部将周瑜也向荆州南郡发兵成功将西北一带收为领地。211年,刘备率部进入益州,逐步占据了原来刘璋的地盘。
219年,刘备从曹军手中夺得汉中,关羽也向曹军发起进攻,但是孙权遣吕蒙袭杀关羽 ,占领荆州大部,隔三峡与汉军相持。
222年,张飞被杀,刘备出兵与吴军相持于夷陵,猇亭一战,被吴将陆逊击败,退回益州,刘备不久便驾崩于白帝城。之后不久,在诸葛亮、孙权的努力下蜀汉、东吴恢复结盟关系,共抗曹魏,至此,三国鼎立局面正式形成。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曹丕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曹魏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三国
1、概念不同
中国古代,先秦时期,王代表天下共主,是天下名义上的领袖,是最高的神权象征。
秦之后,皇帝是天下独主,既是最高的神权象征,也是最高的唯一的统治者。而王只是最高封爵,一般都是异姓不封王的。也就是说国王是皇帝的下属,或者是属国的君主。
2、权利不同
中国的“王”基本有两种,一种是像汉,晋那样分封的诸侯王,在帝国之内有自己的王国,具有派遣官吏,实行税收的半独立的权力;
另一种是属国的”王“,比如朝鲜, 安南,暹罗等国的君主,想来诸位是没有听过朝鲜皇帝的说法,因为朝鲜的君主只能称国王,而那位著名的越南傀儡皇帝保大是在越南脱离中国属国地位后才能有这种称呼。
中国历史上,对皇帝这种称呼是非常敏感的,国王可以有许多,但皇帝只能有一个,这就是为什么中国的属国君主只能称为国王,不能叫皇帝的缘故。中国历史上统一的大朝代中,只有宋代,由于实力太弱,所以会承认辽、金的君主也为皇帝,其他朝代没有这种现象。
扩展资料
在中国历史上,秦始皇创建了皇帝制度,自己成为第一个皇帝,称“始皇帝”。自此,中国开始了长达两千多年的专制制度。皇帝是中国中央政权的突出代表,是政府和社会的核心,享有最高的权力和荣誉。
皇帝自称“朕”,其他人当面直接称皇帝为“陛下”、“圣上”、“万岁”等,私下敬称皇帝为“圣人”、“大家”、“官家”、“至尊”等。秦朝时,秦始皇试图将国家的全部权力都集中在自己(即皇帝)手中,即“天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但由于统治国家的事务繁多。
这种制度实际上是不成熟的。在秦朝之后,皇帝的权力和职能逐渐由一个中央政府辅助完成,汉朝时这种中央政府的形式是三公九卿,隋朝开始三省六部制。
因此即使皇帝年幼中央政府也可以照常运作,但同时由于中央政府长官(如宰相、丞相等)的权力可能过重,有可能威胁皇帝的权力,甚至通过政变自己当皇帝,比如王莽摄政、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在中国,皇帝的逝世叫驾崩。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皇帝
《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在书中描绘了各种各样的英雄人物,他们各具特色,有着自己独特的本领,坐骑和武器,他们都为自己的君主的势力的扩大做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很多读者不仅对《三国演义》一书中各种武将实力的排名有着不同的认识与争吵,他们对书中究竟谁的武器是兵器之王也有着非常不同的观点。人们作战都是使用冷兵器。战场上武器花样众多,每个将士所用的兵器都不一样,他们都非常爱护自己的兵器,视兵器如宝。
吕布的兵器
有一部分人认为吕布的兵器才配称得上是兵器之王,毕竟吕布虽然人品确实是不怎么样的,但是他所以展现出来的实力确实是无人能敌的,就连关羽张飞刘备三个人加起来都不能比得过他,所以很多人会认为最厉害的兵器肯定也是最厉害的人的,那么就是非吕布莫属了。
关羽的兵器
也有一部分认为最厉害的武器应该是关羽手中的武器,它本来就拥有着一个非常好听的名字,可以说是吸引了许许多多的人物,这把刀的名字就叫做青龙偃月刀,它陪伴了关羽许多年,见证了关羽从如何从一个无名小卒一步一步走向远近闻名的将军的过程。
张飞的兵器
其实事实与人们所幻想的大有不同,书中真正的兵器之王既不是为吕布所有,也不是关羽所有,真正的兵器之王其实是在张飞的手中,其实是有依据和原因的。
想当年,刘关张三个人结义的时候,张飞的家庭也算是富裕,而且张飞认识许许多多江湖上的人物,他就请人为他们三个人打了珍贵的武器,像张飞的这个性子,他所想要创造的武器肯定是最好的,特别是他自己的武器,他更是花费了太多的心思去创造。
刘永,字公寿,涿郡涿县人,蜀汉昭烈帝刘备之子,蜀汉后主刘禅之弟。
武元年(221年)六月,封鲁王。
建兴八年(230年),改封甘陵王。
咸熙元年(264年),蜀汉灭亡,刘永被迁往洛阳,被任命为奉车都尉,封乡侯。
《三国演义》作为中国四大古典小说之一,诉说了东汉末年,群雄并起,军阀割据以及魏蜀吴三国在政治,军事方面的明争暗斗的场面,里面刻画了许许多的历史名人和经典的战争场面,使得三国的这段历史被大众所熟知,深受中国老百姓的喜爱。
在整部小说中,有心怀天下,驾贤驭能的一代明主如:曹操,刘备,孙权。有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的谋士如:诸葛亮,司马懿,张昭。还有率领千军万马,上阵杀敌的一代名将如,蜀汉的五虎上将,曹魏的五子良将,东吴的十二位虎臣,而有一位人物不再其中却又是三国之中不容忽视的一位人物。
他的名字就叫吕布,在三国之中他有一个响亮的名号,那就是三国时期的第一猛将。历来对于三国的名将排名有诸多的争议,但是吕布第一的王者宝座是所有人公认的。但是经过翻阅大量的史料,吕布从未斩杀过一流的大将,为何他会被称为三国第一猛将呢?原因如此简单。
吕布字奉先,在《三国演义》中他除了杀了两个义父丁原和董卓外,死在他手上的武将只有两个三流角色,那就是在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时,他斩杀了王匡麾下的方悦以及张扬的部将穆顺,除此之外并没有斩杀名将的纪录。
相比同时期的关羽过五关斩六将,杀颜良诛文丑,斩庞德擒于禁差远了,可在人们印象中吕布就是第一,在游戏中吕布的地位更是用神将来形容,完全甩关羽好几条街,下面笔者就来为大家介绍下,吕布被封为三国第一猛将的几点原因。
一,名将衬托,单挑从无败绩
俗话说,红花还要靠绿叶配,实力如何还要看找的怎样的绿叶来衬托。吕布在三国之中被称为单挑之王,在十八路诸侯反董卓的虎牢关之战,上演了一部三英战吕布,要知道关羽被称之为武圣,张飞与刘备同时被称之为万人敌,刘备的双股剑也不是吃素的,据说与关张二人的武力值不相上下,刘关张如此豪华的阵容都没能将吕布打败。
还有就是曹操攻打徐州之时,吕布当时已经是徐州之主,为了能够打败吕布,曹操一出手就派出了心腹大将号称武痴的许褚,可是当二人大战二十回合时,曹操又派出了典韦,夏侯渊,夏侯惇,李典,乐进五员大将一齐杀出,即便是这样曹操也没占到任何便宜,双方打得难解难分,由此可见吕布之勇。
二,辕门射戟,神技无人能及
公元196年,袁术派遣大将纪灵率三万人马,包围了刘备。吕布深知唇亡齿寒的道理,虽然现在和袁术时同盟但袁术若吞并刘备后,必将对自己形成包围。于是打算帮助刘备,但又不好直接违背与袁术之间的联盟,于是来了场射箭的比试。
当时纪灵说自己能够开500斤弓,在五十步内穿胸而过。而张飞却说自己可以开800斤弓,800布内箭头穿甲而过,而吕布则提议将自己的方天画戟立在辕门之外,大约有120步的距离。如若自己射中则罢兵言和,如若谁不肯自己则帮助另一方,斩杀对方。
纪灵认为当今世界上没有谁的箭术能够射的如此之远,更不用说机戟上小枝,所以答应了吕布的提议。刘备这边又打不过纪灵只能答应祈祷吕布能射中,没想到吕布一箭命中,所以纪灵退兵保住了刘备,纪灵和张飞都是当时名将,吕布的技能可以秒杀他们,由此可见吕布实力强大。
三,作者的重点突出,装备精良无人能比
在吕布一出场时,作者就花费了大量的笔墨对吕布进行渲染,描写吕布的勇猛。同时借曹操时不时夸吕布,曹操在夸赵云时,说的是武力不下当年吕布,夸马超时又说有当年吕布之勇,完全是把吕布当做武力的标杆,好像吕布的武力值是100分,其他人只能是100分以下。
还有一个就是吕布的装备基本是三国最好的,坐骑赤兔马日行八百里,关羽看了都眼红。方天画戟更是天下神兵,身着兽面吞头连环甲,手持宝雕弓。俗话说好马配好鞍,吕布拥有的装备都是一级的,一般的小将自然是闻风丧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