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史尽成灰,三湘棹歌 资湘原文_翻译及赏析

2023-03-20 17:13:18 游戏资讯 222l

“不容青史尽成灰”什么意思?!麻烦翻译的具体一点,老衲表示网上的看不懂

一、【翻译】

不容青史尽成灰

“不容青史尽成灰”意在抒发不甘人下 立志名留青史

二、【出处】

于右任·《壬子元日》

不信青春唤不回,不容青史尽成灰,人生语录。

低徊海上成功宴,万里江山酒一杯。

三、【名句赏析】

“不信青春唤不回”是表示人不服老的心境;也可表示天下事只要尚有可为,便绝不轻易服输。人生最值得珍惜的,就是一股豪兴与一颗依旧年轻的心,这才是真正的青春!

三湘棹歌 资湘原文_翻译及赏析

溪行欲尽竹不已,苍雪纷纷化流水。船尾甫出碧玉湾,船头不见白云起。舣船斩竹撑竹篙,篙声回响空谷号。舟底水将石作骨,江边山以石为毛。滩声渐急篙渐近,知有截溪渔簖近。渔翁晒网鹭晒翅,一潭竹影涵鱼影。——清代·魏源《三湘棹歌 资湘》 三湘棹歌 资湘 溪行欲尽竹不已,苍雪纷纷化流水。

船尾甫出碧玉湾,船头不见白云起。

舣船斩竹撑竹篙,篙声回响空谷号。

舟底水将石作骨,江边山以石为毛。

滩声渐急篙渐近,知有截溪渔簖近。

渔翁晒网鹭晒翅,一潭竹影涵鱼影。魏源(1794~1857年),清代启蒙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先行者之一。名远达,字默深,又字墨生、汉士,号良图,汉族,湖南邵阳隆回人,道光二年举人,二十五年始成进士,官高邮知州,晚年弃官归隐,潜心佛学,法名承贯。魏源认为论学应以“经世致用”为宗旨,提出“变古愈尽,便民愈甚”的变法主张,倡导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总结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新思想。

魏源

独立精神未有伤,天风吹动太平洋。更来太武上头望,雨湿神州望故乡。——现代·于右任《望雨》

望雨

独立精神未有伤,天风吹动太平洋。

更来太武上头望,雨湿神州望故乡。不信青春唤不回,不容青史尽成灰。低回海上成功宴,万里江山酒一杯。——现代·于右任《题民元照片》

题民元照片

不信青春唤不回,不容青史尽成灰。

低回海上成功宴,万里江山酒一杯。雁侧风前字,烟凝雨后情。不知谁氏子,持钧立江城。——宋代·白玉蟾《徐道士水墨屏四首》

徐道士水墨屏四首

雁侧风前字,烟凝雨后情。

不知谁氏子,持钧立江城。

不信春风唤不回不信青史终成灰这句话对吗

不对,是不信青春唤不回,不容青史尽成灰。

意思是:我不相信的我的青春年华一去不复返,不能容忍我的光荣历史全部化为乌有。

出自:现代于右任的《题民元照片》。

原文:不信青春唤不回,不容青史尽成灰。低回海上成功宴,万里江山酒一杯。

释义:我不相信我的青春年华一去不复返,我欲重新凌云展翅唤新春,绽芬芳;我不允许我的生命无为无作,我的历史燃尽成灰,我欲留名喝彩,翻云覆雨;万里华夏的复苏,革命成功的喜庆,常常萦绕脑际,令我不禁举杯饮酒感叹祖国河山的壮丽气焰与雄伟之势。

于右任作诗时看的照片是民国元年,孙中山在上海家宴时所摄,当时于右任在场。作诗时,照片中人多作古,只剩作者一人了,故有此作。诗是对革命年月的怀念,格调高昂不落。连用三个不字,坚决自信。青字重出,不需回避。

于右任(1879.04.11—1964.11.10),汉族,陕西三原人,祖籍泾阳斗口于村,中国近现代政治家、教育家、书法家。原名伯循,字诱人,尔后以“诱人”谐音“右任”为名;别署“骚心”“髯翁”,晚年自号“太平老人”。

于右任早年是同盟会成员,长年在国民政府担任高级官员,同时也是中国近代书法家,是复旦大学、上海大学、国立西北农林专科学校(今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创办人和复旦大学、私立南通大学校董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