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里一将军,古代皇宫里有什么主要官职?像丞相、皇子、王爷、将军、御医什么的都说出来。

2023-03-17 23:34:19 攻略信息 222l

宋江、王婆说的的“五道将军”,指的都是哪些将军?

在《水浒传》中,有一个神秘的人物,被王婆和宋江都提到,就是五道将军。其实在水浒传中提到了不少神仙,比如说玉帝,二郎神,大圣,哪吒,等等,但是这个五道将军,似乎人们并不太了解。原文是这么说的:

王婆道:“他是阎罗大王的妹子!五道将军的女儿!问他怎的?

宋江白着眼,却乱打将来;口里乱道:“我是玉皇大帝的女婿!丈人教我领十万天兵来杀你江州人。阎罗大王做先锋!五道将军做合后!

从这里看来,五道将军似乎和阎王有一拼,都是能掌管人的生死的,所以王婆才会说潘金莲是五道将军的女儿,以此来吓唬西门庆;宋江的这种表述,也说明五道将军,是一个比较凶神恶煞的人物。

五道将军,首先有道,道也是路的意思,据说从汉代到了南北朝之后,道路经过人们的维修,成为了五个方位,东、西、南、北、中。那么五道的意思就显而易见了。

崔季舒未遇害,家池莲茎化为人面着鲜卑帽。妻昼魇,魇寤,云见人长一丈,遍体黑毛,欲来逼己。巫曰:“此是五道将军,入宅者不祥。

《太平御览》引《三国典略》

我已脱身于天下五道:一者天道,二者人道,三者饿鬼道,四者畜生道,五者泥犁道。

东汉《佛说阿含正行经》

在唐朝之前,五道将军应该就是阎罗王这种鬼怪的形象,但是到了唐朝之后,五道将军的形象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韩擒虎话本》中记载,五道将军是个大将军模样,其人“身披黄金锁子甲,头戴凤翅盔,按仗低头高声唱”,全身戎装,威武霸气,手中还有兵器(三仗是兵器)。

综合以上的各种说法,五道将军应该是可以管控生死的,一种专门在道路上保护人们安全的神仙。

古代皇宫里有什么主要官职?像丞相、皇子、王爷、将军、御医什么的都说出来。

以唐,清为例

唐朝官位

中央官制

三师:太师、太傅、太保(荣誉职务);

三公:太尉、司徒、司空(荣誉职务);

三省:中书省(决策、秘书)、门下省(侍从、谏议)、尚书省(行政)、;

尚书省下辖六部:吏部(人事)、户部(户口、财政)、礼部(礼宾)、兵部(国防)、刑部(法院)、工部(工程、水利);

一台:御史台(监察);

五署:国子监、少府监、将作监、军器监、都水监(循旧制,与六部分工);

九寺:太常寺、光禄寺、卫尉寺、宗正寺、太仆寺、大理寺、鸿胪寺、司农寺、太府寺(与六部分工合作)。

散官:(荣誉职务)。

地方官制

虚设(道)置观察使

州(郡):刺史(太守);别驾、长史、司马;录事、参军事;

六曹:司功、司仓、司户、司兵、司法、司士。

县:县令;县丞、主簿;县尉、录事、佐史。

乡:耆老;

里:里正;

村:村正;

保:保长;

邻:邻长。四家一邻,五邻一保,五保一里,五里一乡;一自然村为一村。城市内无村设坊,坊正和村正同级。

部门 官职 品级 职掌 说明

(三师) 太师 太傅 太保 正一品 :

辅佐天子 是一种很高的虚衔,一般无实际执掌,不常设。

(三公) 太尉 司徒 司空 正一品 :

尚书省 尚书令 (一人) 正二品 :

总理国家政务 1.唐初,太宗李世民未继位前,曾任尚书令,此后臣下不敢居此位,遂不设。

2.左仆射统吏、户、礼三部。右仆射统兵、刑、工三部。

3.高宗李治时称尚书省为“中台”,中书省为“东台”,门下省为“西台”。门下侍中“左相”,中书令为“右相”。武则天时又改尚书左右仆射为“文昌左右相”。

4.每部下属四司,六部合二十四司。

尚书左、右仆射 (各一人) 从二品 佐尚书令

吏部尚书 (一人) 正三品 :掌管全国官吏的任免、考课、升降、调动等

户部尚书 (一人) 正三品: 掌全国土地、户籍、赋税、财政收支等事务

礼部尚书 (一人) 正三品: 掌国家的典章法度、祭祀、学校、科举和接待四方宾客等

兵部尚书 (一人) 正三品:掌全国武官选用和兵籍、军械、军令等事务

刑部尚书 (一人) 正三品: 掌国家的法律、刑狱等事务

工部尚书 (一人) 正三品: 掌各项工程、工匠、屯田、水利、交通等事务

六部侍郎 正四品上

尚书左丞 (一人) 正四品上

尚书右丞 (一人) 从四品下

六部各司郎中 从五品上

六部各司员外郎 从六品上

门下省 (武则天改为“鸾台”,玄宗又改为“黄门省”)

侍中 (二人) 原正三品,后升为正二品 官行宰相职

门下侍郎 (二人) 原正四品上,后升为正三品 佐侍中

左散骑常侍 (二人) 正三品下 (无实际职权,乃达官所用)

左谏议大夫 (四人) 正四品下 掌侍从规谏

左补阙 (六人) 从七品上 职务为对皇帝进行规谏,并举荐人才

左拾遗 (六人) 从八品上 职务同上

中书省 (武则天改为“凤阁”,玄宗又改为“紫微省”)

中书令 (二人) 原正三品,后升为正二品 官行宰相职

中书侍郎 (二人) 原正四品上,后升为正三品 佐中书令

中书舍人 (六人) 正五品上 掌诏令、侍从、宣旨、慰劳等事。

右散骑常侍 (二人) 正三品下 同左散骑常侍

右补阙 (六人) 从七品上 同左补阙

右拾遗 (六人) 从八品上 同左拾遗

御史台 御史大夫 正三品: 专掌监察、执法受公卿奏事,举劾案章。 唐之御史台 分三部:台院、殿院、察院

御史中丞 正四品上

侍御史 从六品下

监察御史 正八品上

国子监 国子祭酒 从三品: 掌教育行政

国子司业 从四品下

国子博士 正五品上

太学博士 正六品上

国子助教 从六品上

国了监丞 从六品下

道 (本系监察区) 观察处置使 (每道一人) :掌监察州县官吏,举善纠恶。以后兼理民事。 唐初划全国为十道,开元时分为十五道。 这个角色多由“节度使“兼任,权势颇大。

州 刺史 (每州一人)

上州:从三品 ;中州:正四品下 ;下州:正四品下

掌州之治 1.唐于三京(京兆、河南、太原)五州(益、并、扬、荆、潞)设府。其它地方设州。三京各设牧一人(从二品),尹一人(从三品)。 2.唐以四万户以上为上州,二万户以上为中州,不足二万户为下州。 3.六曹为:司功、司仓、司户、司兵、司法、司土。 4.三曹为:司仓、司户、司法。

别驾 (一人) 为刺史的佐史

上州:从四品下;中州:正五品下;下州:从五品上

长史 (一人) :掌一州兵马

上州:从五品上;中州:正六品上;下州:无

司马 (一人)

上州:从五品下;中州:正六品上;下州:从六品上

录事参军事 (一人) : 掌纠正各曹职事

上州:从七品;中州:正八品上;下州:从八品上

录事 (一至二人)

上州:从九品下;中州:从九品上;下州:从九品下

六曹参军 (各一人)

上州:从七品下;中州:正八品;下州仅三曹,从八品下

县 县令 (一人)

京县:正五品上 ;上县:从六品上 ;下县:从七品上

唐代之县,等别如下:

京县:三都之县,在京城内者。

畿县:三都之县,在京城外者。

望县:繁华重要之地

紧县:重要之地

上县:有六千户以上

中县:有二千户以上

中下县:有一千户以上

下县:不足一千户者

县丞 (一至二人)

京县:从七品上 下县:正九品下

主薄 (一至二人)

京县:从八品上 下县:从九品上

京县:从八品下 下县:从九品下

录事

京县:从九品下 其它县不列品

清朝和别的朝代名称上有些不同,但大同小异

文官的品级及职务如下:

清时非常重视官员的品级。当时官员分为九品,每品里又有正、从

之分,所谓九品十八级。不能列入九品以内的,叫做未入流。列表如下:

品 级 官 职

-------------

正一品 太师,太傅,太保,大学士

从一品 少师,少傅,少保,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各部院尚书,督

察院左,右都御史

正二品 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各省总督,各部院左,右侍郎.

从二品 各省巡抚,内阁学士,翰林院掌院学时,各省布政使.

正三品 督察院左,右副都于是,通政使,大理寺卿,詹事府詹事,太常寺卿,

顺天府尹,奉天府尹,各省按察使.

从三品 光禄寺卿,太仆寺卿,各省盐运使.

正四品 通政司副使,大理寺少卿,詹事府少詹事,太常寺少卿,鸿胪寺卿,

太傅寺少卿,各省道员.

从四品 翰林院侍读学士,侍讲学士,国子监祭酒,内阁侍读学士,各省知府.

正五品 左右春房左右庶子,光禄寺少卿,钦天监监正,六科给事中,各部院

郎中,各府同知,直隶知州

从五品 鸿胪寺少卿,各道监察御使,翰林院侍读,侍讲,各部院员外郎,各

省知州.

正六品 国子监司业,内阁侍读,左右春房中允,各部院主事,京府通判,京

县知县,各省通判.

从六品 左右春房左右善赞,翰林院修撰,光禄寺署正,州同

正七品 翰林院编修,各部院七品笔贴士,顺天府学教授,训导,京县丞,外

县知县,各府学授.

从七品 翰林院检讨,中书科中书,内阁中书,国子监博士,直隶州州判,州判.

正八品 太医院御医,各部院八品笔贴士,外府经历,外县县丞,州学正,县教

谕.

从八品 翰林院典簿,府,州,县训导.

正九品 各部院九品笔贴士,县主簿.

从九品 翰林院侍诏,刑部司狱,州吏目,巡检.

未入流 京,外县典吏,驿丞,和泊所所官

-------------

武官的品级及职务如下:

品 级 官 职

------------

正一品 领侍卫内大臣

从一品 将军,督统,提督

正二品 副督统,总兵

从二品 副将

正三品 参将

从三品 游击

正四品 都司

从四品 城门领

正五品 守备

从五品 守御所千总

正六品 门千总,营千总

从六品 卫千总

正七品 把总

从七品 盛京游牧副尉

正八品 外委千总

从八品 委署骁骑尉

正九品 外委把总

从九品 额外外委

武官无未入流

-------------

官员的称呼:

看电视或看报纸的时候,有的网友可能会被一些官员的称呼搞糊涂

了,那么下面我们就把一些官员的别称,介绍给大家。

中央官部分

官 职 称呼

-----------------

大学士 中堂

吏部尚书 天官、冢宰

礼部尚书 大宗伯

户部尚书 大司徒,大司农

邢部尚书 大司寇

兵部尚书 大司马

工部尚书 大司空

左都御使 总宪

右都御使 副宪

通政使 银台

御使 都老爷

郎中、员外朗 部郎,郎官

主事 主政

-----------------

地方官部分

官 职 称呼

-----------

总督 制军,制台,制宪,都宪,部堂

巡抚 中丞,抚军,抚台,抚院,抚宪,部院

学政 学台,学宪

布政使 藩台,方伯,东司

按察使 臬(音NIE)台,廉访,西司

知府 太守,皇堂,五马

知州 牧,刺史

知县 令,令尹

-----------

武官部分

官职 称呼

---------

提督 军门,提台

总兵 总镇,镇台

副将 协镇,协台

关于“将军骑马”和“士兵生活”的古诗有哪些?

《凉州词》

唐 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

《塞下曲》

唐 卢纶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陇西行》

唐 王维

十里一走马。

五里一扬鞭。

都护军书至。

匈奴围酒泉。

关山正飞雪。

烽戍断无烟。

《送元二使安西》

唐 王维

渭城春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进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陇西行》

唐 陈陶

誓扫匈奴不顾身,

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

犹是深闺梦里人。

《从军北征》

唐 李益

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遍吹行路难。

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

《边马》

现代 邝露

天马应星晨,金羁虎豹茵。

骄盘春草短,叱拨桃花新。

窟冻长城雪,蹄穿大漠尘。

百战交河道,功成还与人。

《塞下曲》

唐 许浑

夜战桑乾北,秦兵半不归。

朝来有乡信,犹自寄寒衣。

《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

宋代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秋望》

明李梦阳

黄河水绕汉宫墙,河上秋风雁几行。

客子过壕追野马,将军弢箭射天狼。

黄尘古渡迷飞挽,白月横空冷战场。

闻道朔方多勇略,只今谁是郭汾阳。

边塞诗大全

 1、《凉州词》

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2、《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3、《塞下曲》

唐·李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4、《古从军行》

唐·李颀

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

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

野营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

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

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

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萄入汉家。

5、《从军行·其四》

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6、《关山月》

唐·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7、《陇西行》

唐·王维

十里一走马,五里一扬鞭。

都护军书至,匈奴围酒泉。

关山正飞雪,烽戍断无烟。

8、《碛中作》

唐·岑参

走马西来欲到天,辞家见月两回圆。

今夜不知何处宿,平沙万里绝人烟。

9、《燕歌行》

唐·高适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枞金伐鼓下榆关,旌旗逶迤碣石间。

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大漠穷秋塞草衰,孤城落日斗兵稀。

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筋应啼别离后。

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边风飘飘那可度,绝域苍茫更何有。

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10、《雁门太守行》

唐·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1、《前出塞九首·其六》

唐·杜甫

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杀人亦有限,列国自有疆。

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

12、《代出自蓟北门行》

南北朝·鲍照

羽檄起边亭,烽火入咸阳。

征师屯广武,分兵救朔方。

严秋筋竿劲,虏阵精且强。

天子按剑怒,使者遥相望。

雁行缘石径,鱼贯度飞梁。

箫鼓流汉思,旌甲被胡霜。

疾风冲塞起,沙砾自飘扬。

马毛缩如蝟,角弓不可张。

时危见臣节,世乱识忠良。

投躯报明主,身死为国殇。

13、《征怨》

唐·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14、《塞下曲》

唐·许浑

夜战桑乾北,秦兵半不归。

朝来有乡信,犹自寄寒衣。

15、《望蓟门》

唐·祖咏

燕台一望客心惊,笳鼓喧喧汉将营。

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

沙场烽火连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

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

16、《夜上受降城闻笛》

唐·李益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